第一章 做夢道童
明兒大叫一聲,滾下床來,才睜開眼,便慌慌忙忙地四處張望,尋找出路。
但聽房中喝罵之聲此起彼落:「媽的,誰啊?」「大清早鬼叫什麼?」「哪個狗崽子被周公踢了屁股,回來哭爹叫娘的?」
明兒揉了揉眼睛,這才發現自己並非陷身火窟、被敵人環繞,卻是在大雁道觀的通舖之中。窗外傳來淡淡的曙光,看來已經天明了。他用力甩了甩頭,想擺脫剛才那詭異的夢境,忽覺頭頂一疼,眼冒金星,卻是隔壁舖的胖大道士在他腦門上重重搥了一拳。胖道士罵道:「我倒了三輩子霉,才睡在你這渾小子旁邊!快給我滾過來領死!」捲起袖子還要揍他。明兒哪裡敢過去,趕緊抱頭鼠竄,但覺左脅一痛,卻是被左邊舖上的道士踹了一腳。
眾道人天剛亮便被吵醒,個個滿肚子火,一個青年道人索性伸手拽住了明兒,將他雙手反扣起來,其餘人正想上前群起圍毆,忽聽門口一人高喝道:「亂什麼?還不快準備上殿?」
眾人趕緊停手,一齊向門口望去。卻見一個高大老道站在當地,竟是廣心殿殿主張焦親自來了。這張焦乃是大雁觀側殿的殿主,在觀中地位不低,平日頗具威嚴。眾道士在他嚴厲的目光下不由得收斂,匆匆放了明兒,各自爬起身,手忙腳亂地梳洗收拾、穿衣戴冠。
明兒僥倖逃過了一頓好打,連滾帶爬地回到自己床邊,眼前卻似乎仍隱隱浮現那卜卦老者嘔血寫籤的情景,和那三人快步消失在燄光中的背影。明兒抹去額上的冷汗,心中暗想:「又是這個夢!為什麼我老做同樣的夢?莫非今兒又有什麼怪事要發生了?」
張焦站在門口,冷然望著群道雞飛狗跳的混亂情狀,忍不住呸了一聲,咒罵道:「無可救藥!懶惰、散漫,說什麼道士,你們簡直就是一群土匪!等當家的回來給你們點顏色瞧瞧,你們才會知道厲害!」
一個小頭道人貧嘴道:「也不知等不等得到那一天?」眾道人哄然大笑起來。張焦臉色鐵青,低聲咒罵了一句,拂袖而去。
山東泰安州左近人家都知道,這大雁道觀位於天下第一嶽—泰山的山腰上,歷史悠久,數百年前曾是盛極一時的道教聖地。但它有個癥結,就是當家的位子總由老子傳給兒子,因此自三十年前出了位不肖子拒絕接掌當家後,道觀便群龍無首,沒了個管事節制的人,漸漸地香火就大不如前。時至今日,雖仍有一筆可觀的觀產在撐持著,但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氣象。
此時觀裡仍住了四十多名道士,除了三兩位年老道士之外,其餘人既不研讀《道德經》和《莊子》,也不努力修煉成仙之道,甚至連符籙方術、煉丹點金、超渡驅鬼等術也從不用心學習,簡直便是一群尸位素餐、好吃懶做的遊手好閒之徒。眼下廣心殿主張焦道長權充觀中管事,全靠了他的經營操持,大雁觀才勉強維持著場面。也全靠他死求活懇,才終於請了那不肖子的兄弟回來做大雁觀的當家,讓這道觀有了主人。這兄弟四十來歲年紀,在山腳城中做藥材生意富了起來,平時極少理會觀中之事,因此諸般大事還是由首殿太白殿德高望重的殿主王牟老道士作主。
幾日前王老道士鄭重吩咐了,大夥皆得每晨上殿念經學符。眾道士害怕被驅逐出觀,失了生計,不敢違抗,只得跟著行禮如儀。是以當張焦來催促大家早起上殿集會時,大夥也沒敢發出太多的怨言。
那做夢的孩子明兒年方八歲,是觀中年紀最小的道士。他是個沒父沒母的孤兒,自有記憶起便住在這大雁觀中。據觀中道士說,明兒的爹是個跑江湖賣藝的,經過泰山腳下時,因身無分文,還不起酒債,便將四五歲的兒子留在道觀門口自己溜了,明兒就此留了下來。因明兒年紀最小,觀中道士都愛使喚他跑腿辦事。觀中素無規矩,眾道士又懶,到得後來,一切挑水打掃、洗衣煮飯的諸般雜事全推給了明兒。他這孩子倒也不笨,眼見大家都偷懶,哪肯自己獨做冤大頭,躲不過的工作只好認真去幹,但一有機會便溜之大吉,獨自跑到山上去遊玩,往往失蹤個幾日才回來。但觀中道士只要見他在觀中的時候乖乖幹活,便也懶得管束他。
這日清晨大夥被明兒吵醒,又受了張焦道士的催促,匆匆忙忙穿戴整齊了道袍道冠,魚貫來到大殿太白殿上,分長幼次序坐下。明兒最小,坐在最後邊,幾乎坐到了殿門外頭。
殿中供著道教最高尊神「三清」,即元始天尊、寶靈天尊和道德天尊;殿前一對銅鶴香爐的尖喙中冒出裊裊香煙,縈繞在諸神像的身周。太白殿殿主王牟老道士早已端坐堂上,眼觀鼻,鼻觀心,正自靜坐養神。他一張蠟黃臉,留著一部白花花的鬍鬚,甚有威儀。他聽到人聲,抬起一雙眼眶泛紅的老眼,望著大殿內一眾散漫雜舀的道士們紛紛坐下。等到大夥安靜下來了,他才清了清喉嚨,開口說道:「今兒讓大家清晨聚會,除了每日的功課外,本座還有要事宣布。所以呢,這個,有沒有人沒到的?」
眾道士左右張望,查看相熟的道友是否都已到齊。管事張焦道士站起身,前後走了一遍,伸手點了人數,才回報道:「啟稟殿主,人都到齊了。」
王牟老道士點點頭,鄭重地說道:「我們三清一脈,與武林中的許多道流都是同氣連聲。今日武林中禍事不小,大家慄慄自危,所以呢,這個,我們也不能置身事外。」
這話一說,殿上一眾道士都是一呆。眾人來這道觀也有許多年了,武功不但絕對沒練過,連聽也沒聽過,全不知師門竟稱得上是武林一脈。
但聽王牟老道士繼續說道:「幾日前,本座收到一封泰山劍派送來的書信。信中說今日武林風聲鶴唳,草木皆兵,情勢危殆。我們大雁觀自當同舟共濟,共謀對策,方不負我創觀者的一番教誨。」
他掉了幾句書包,用了幾個成語,讓殿上一半的道士都聽糊塗了,紛紛壓低聲音問身邊的人:「什麼鶴啦,草啦、舟啦的,他到底在說些什麼?」
王牟老道士也有幾分自知之明,知道手下這些草包道士大多不讀書不識字,說的太深奧了他們絕對不懂,於是又清了清喉嚨,再說:「總而言之,泰山劍派希望我們出一分力,我也同意了。所以呢,這個,他們要求來我們觀中,挑選幾名資質較好的道士,回去泰山派學習劍術,演練劍陣,增強泰山派的實力。泰山派掌門人長方道長派了座下大弟子玉境道人前來,他今日午後便到。所以呢,這個,大家午飯過後,回來這大殿上集合,參見玉境道人並準備測試。誰通過了,便有機會拜入泰山派門下,去三陽觀修習上乘劍術。」
眾道士聽聞這天外飛來的機遇,都不禁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。泰山派所屬的三陽觀位在凌漢峰的山腰上,離此甚近,不過二三十里路,但雙方毫無交情,素無來往,因此泰山派雖是近鄰,其大名也只是久仰而已。而泰山劍派在武林中可說威名赫赫,號稱武林第五大派,若有機會去泰山派學劍,那可是鹹魚翻身,前途無量,比之在這大雁觀中混日子可是天壤之別。
眾道士聞此大事,都難掩興奮,殿上一片嗡嗡然議論之聲,有的摩拳擦掌,一心想躍上枝頭變身鳳凰;有的卻慣於偷閒懶散的日子,不知自己禁不禁得住泰山派的刻苦磨練。只有明兒心中暗喊一聲糟:「這什麼泰山劍派前來挑選弟子不打緊,卻為何要挑在今日午後?這可要壞了我的事。」
原來昨日傍晚他去山上古井挑水時,撞見了一個樣貌清奇的老人,留著長鬚,滿面憂色,彎著腰在山溝子裡細細搜尋。明兒好奇心起,便上前問他在找什麼。
老人答道:「我在為我女兒尋找草藥。她氣虛體弱,我想尋找山葵替她配藥調養。」明兒便問山葵長得什麼樣子。老人道:「葉自根際抽出,柄長半尺,葉身為圓心形,邊緣有鋸齒。花為白色,花冠成十字形,萼片為橢圓形,花瓣四片,中有四強雄蕊,一枚雌蕊。」明兒聽他形容得如此詳細,微微一呆,側頭想了想,說道:「我見過!後山的山谷裡,就有這草。」
那老人眼睛一亮,忙求明兒帶他去尋。但當時天色將黑,明兒便與他約定次日午飯後在古井旁會面,一同去後山尋找山葵。誰想今日忽然冒出個泰山派前來挑徒的怪事,明兒心想:「我若失約了,那老人定要大大失望。」於是心下暗暗盤算,如何才能躲過這挑徒之會,溜去山上會見長鬍子老人。
午飯過後,大夥將一身道服道冠打理得格外整齊清爽,高高興興地準備上殿應試。午飯前明兒在廚房幫忙煮飯炒菜,弄得一身油污,還沒來得及吃飯,便得幫眾道士們收拾碗筷、清洗鍋盆。他心念一動,暗想:「不如我便留在廚下繼續洗碗。等人都上殿了,我便溜上山去。」打定主意,當幾個相熟道士催他上殿時,他都只答道:「快了快了,我洗好碗便去。」
等大家都陸續上殿之後,明兒快手洗好了碗,擦乾了手,脫下圍裙出了廚房,走過迴廊,透過牆縫偷偷往大殿中望去。但見殿裡人頭竄動,眾道士交頭接耳,議論不斷,想來泰山派的人還沒到來。王牟和張焦兩個站在上首角落,頭靠著頭,低聲商談,神色嚴肅。明兒心想時機沒有比這更好的了,當即悄悄退回廚房,掩上房門,快步往後山跑去。
他經過山門時,低頭往山下一望,遠遠見到彎曲的山道上走著一人。那是個青年人,一身玄色道服,腰佩長劍,蠶眉鳳眼,薄唇玉面,生得極有精神。明兒暗想:「這莫不就是從泰山派來的人?」他閉上眼睛,舉起右手食指,以指節輕觸眉心,耳中隱隱聽到那人喃喃自語:「得找齊十五個人,年紀八歲至二十歲……得有練武的架勢,有模有樣……時間緊迫……不能讓他們知道……找替死鬼可不容易……但師父說替死鬼是唯一的方法了……」
明兒睜開眼,但見那人腳步輕快,一轉眼已走了十來丈。他耳中不斷聽到「替死鬼」三字,凝目望去,見那人眉頭緊皺,若有心事,但口唇並沒有動。明兒也不驚訝,他知道自己「聽」到的,乃是那人心中的念頭。明兒一時不明白那人想的是什麼意思,又生怕這人到來後王牟老道士便要點名,當即轉身,一溜煙往山上奔去了。
他沿著山道來到小丘頂上的古井邊,果見那老人已坐在井沿等候,背上揹著一個空簍子。老人見到他來,立即站起身,滿面喜色。
明兒向他一笑,說道:「跟我來!」便領著老人往後山行去。
一老一少穿過碧綠的竹林,涉過清澈的山澗,踏過嶙峋的怪石。山勢越高,地勢越是崎嶇險陡,明兒生怕老人失足,不斷回頭問道:「行麼?跟得上麼?」但見老人腳步輕健,緊緊跟隨在後毫無疲色,才放下心。
老人見這孩童踏著草鞋,一身破舊寬鬆的道袍在山風中剌剌而響,頭上梳著的道髻蓬蓬鬆鬆,但身形輕捷,異於尋常,忍不住問道:「小道童,你是泰山派的麼?」明兒搖搖頭。老人又問:「那是秦家劍派秦掌門座下?」明兒又搖了搖頭。老人再問:「莫非是長青門人?」明兒還是搖頭。老人搔搔頭,說道:「偌大一個山東,就這三個門派有點名聲。你若不是出自這三派,卻從哪兒學來一身輕功?」
明兒噗哧一笑,說道:「老爺爺,你說什麼輕功?我是大雁觀的。我們大雁觀的道士是不學武功的。」
老人甚是驚異,他當然聽過這大雁觀的情形,多年來以祖傳觀產養著一群無所事事的懶惰道人,沒想到大雁觀中竟有這小道童這般的人物。當下又問:「小道長如何稱呼?」明兒道:「我叫明兒。」想了想,也客氣地回問道:「老先生如何稱呼?」老人答道:「我姓揚,名鍾山。我是個醫者。」明兒點了點頭。
揚老又問:「你怎地對這兒的山勢如此熟悉?」明兒笑道:「我們觀中大夥清閒得很。我沒事就往山上跑,幾天不回觀也沒人會問。」他伸手指去,說道:「你看那邊那座山,還有對面的那座,還有後山的峽谷峭壁,我全都去過。」揚老點頭道:「東邊那峰叫做天來峰,西邊是聖祖峰。你說的峽谷峭壁,大約便是虎躍峽和碧落崖了。」這下換成明兒感到驚異道:「原來這些地方都有名字的,我卻不知道。」
兩人邊走邊談,一路上揚老見到什麼藥草,也會跟明兒指說一番,直走了一個多時辰,才來到一個山谷。兩人站在山岩上,低頭望向腳下一片翠綠的山谷。揚老抹去額上汗水,說道:「這山谷再過去,便是虎山了。」明兒點頭道:「虎山這名字好。這山溝子裡老虎多得很,我每次來都見到幾頭。」
揚老聽他口氣輕鬆,不禁奇怪,問道:「你見到過老虎?不怕麼?」明兒奇道:「怕?老虎有什麼好怕的?」揚老更加疑惑道:「難道老虎不咬你?」明兒側頭想了想,說道:「牠們從來不咬我。我只討厭牠們總纏著我,要我跟牠們說山下的事情。」
揚老一呆,暗想:「原來這孩子是傻的。」向他臉上望去,但見他一雙眼睛黑白分明,髒兮兮的小臉上一派認真,並無瘋癲之色,又不禁懷疑起來。還未發言,明兒已一躍而下,落在低處一塊大石上,招手讓揚老跟上。揚老隨後跟去,兩人逐漸落入山谷之中。
明兒在前撥著雜草四處搜索,尋了半晌,才歡呼一聲,彎腰採了些什麼,高高舉起向揚老叫道:「你要找的草藥,是不是這個?」
揚老見他手中持著的正是山葵,大喜過望,快步上前接過了,低頭一望,但見山陰處五十來尺方圓中,一片滿滿的都是山葵。他如獲至寶,當即卸下背上竹簍,彎腰摘採。
明兒見他歡喜,自個兒也十分興奮,蹲下身幫忙採了起來。揚老怕他不知如何採集,走近前來,說道:「這山葵的根、莖和葉都可入藥。你得連根拔起,像這樣。」當下伸手連根採了一束給他看。
明兒認真觀看,點了點頭,捲高了道袍袖子,開始採山葵。揚老一側頭,望見他瘦瘦的左臂上爬滿了淡色的疤痕,仔細瞧去,卻見那似乎是火燒的痕跡,兩條上臂都有,疤痕盤旋錯綜,都已泛白。他忍不住問道:「明兒,你手臂上這些疤痕,是怎麼回事?」
明兒低頭望了自己的手臂一眼,說道:「我也不知道?我從小就有這些疤痕,身上也有。」說著扯下衣領,給揚老看他胸口的疤痕。
揚老一呆,凝目而視,但見他胸口戴著一枚銅墜子,上頭灼痕更多,密密麻麻,跡路分明,直如一幅工筆畫一般。明兒又道:「背後也有。」又伸手掀起道服給他看。
揚老皺起眉頭,不忍再看。他原以為這孩子幼年曾陷身火窟,身上才有這許多灼傷,但細看之下,他知道這不是一般火燒留下的傷痕,卻是有人故意灼上去的,才能留下如此工整細緻的圖案。
揚老沉思一陣,問道:「明兒,你家鄉何處?父母是誰?」明兒搔了搔頭,說道:「我不知道?我只記得自己向來便住在大雁觀中。」揚老問不出個所以然,心想:「這孩子頗不尋常,不知是何來歷?或許改日該去拜訪大雁觀,向那兒的殿主探問探問。」
卻說兩人花了半個時辰摘採山葵,裝了滿滿一大簍。揚老道:「明兒,多謝你啦。這些足夠做幾個月的藥材了。」明兒站直身,甩去一頭汗水,笑道:「那就好啦。」又問:「那麼幾個月之後,你還得再來採麼?」揚老道:「我識得路,自己來採就行,不需再勞煩你帶路了。」明兒點點頭,抬頭看看天色,說道:「我也該回去啦。」
揚老有些擔心,問道:「孩子,你趕得及回去麼?」明兒閉上眼睛,舉起右手食指,用指節碰了一下眉心,忽然皺起眉頭。
揚老見他神色有異,問道:「怎麼了?」明兒咧嘴一笑,臉上憂色一掃而空,笑道:「沒什麼。我得在天黑前趕回去,替大家做晚飯啦。」
一老一少離開山谷,踏上歸途。這段路也足走了一個多時辰,回到古井邊時天色已半黑。揚老與明兒道別,明兒笑了笑,揮揮手,逕自飛奔去遠了。
揚老望著他的背影,心中不禁對這古怪的小道童生起一股難言的擔憂掛念。
(連載待續)
明兒大叫一聲,滾下床來,才睜開眼,便慌慌忙忙地四處張望,尋找出路。
但聽房中喝罵之聲此起彼落:「媽的,誰啊?」「大清早鬼叫什麼?」「哪個狗崽子被周公踢了屁股,回來哭爹叫娘的?」
明兒揉了揉眼睛,這才發現自己並非陷身火窟、被敵人環繞,卻是在大雁道觀的通舖之中。窗外傳來淡淡的曙光,看來已經天明了。他用力甩了甩頭,想擺脫剛才那詭異的夢境,忽覺頭頂一疼,眼冒金星,卻是隔壁舖的胖大道士在他腦門上重重搥了一拳。胖道士罵道:「我倒了三輩子霉,才睡在你這渾小子旁邊!快給我滾過來領死!」捲起袖子還要揍他。明兒哪裡敢過去,趕緊抱頭鼠竄,但覺左脅一痛,卻是被左邊舖上的道士踹了一腳。
眾道人天剛亮便被吵醒,個個滿肚子火,一個青年道人索性伸手拽住了明兒,將他雙手反扣起來,其餘人正想上前群起圍毆,忽聽門口一人高喝道:「亂什麼?還不快準備上殿?」
眾人趕緊停手,一齊向門口望去。卻見一個高大老道站在當地,竟是廣心殿殿主張焦親自來了。這張焦乃是大雁觀側殿的殿主,在觀中地位不低,平日頗具威嚴。眾道士在他嚴厲的目光下不由得收斂,匆匆放了明兒,各自爬起身,手忙腳亂地梳洗收拾、穿衣戴冠。
明兒僥倖逃過了一頓好打,連滾帶爬地回到自己床邊,眼前卻似乎仍隱隱浮現那卜卦老者嘔血寫籤的情景,和那三人快步消失在燄光中的背影。明兒抹去額上的冷汗,心中暗想:「又是這個夢!為什麼我老做同樣的夢?莫非今兒又有什麼怪事要發生了?」
張焦站在門口,冷然望著群道雞飛狗跳的混亂情狀,忍不住呸了一聲,咒罵道:「無可救藥!懶惰、散漫,說什麼道士,你們簡直就是一群土匪!等當家的回來給你們點顏色瞧瞧,你們才會知道厲害!」
一個小頭道人貧嘴道:「也不知等不等得到那一天?」眾道人哄然大笑起來。張焦臉色鐵青,低聲咒罵了一句,拂袖而去。
山東泰安州左近人家都知道,這大雁道觀位於天下第一嶽—泰山的山腰上,歷史悠久,數百年前曾是盛極一時的道教聖地。但它有個癥結,就是當家的位子總由老子傳給兒子,因此自三十年前出了位不肖子拒絕接掌當家後,道觀便群龍無首,沒了個管事節制的人,漸漸地香火就大不如前。時至今日,雖仍有一筆可觀的觀產在撐持著,但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氣象。
此時觀裡仍住了四十多名道士,除了三兩位年老道士之外,其餘人既不研讀《道德經》和《莊子》,也不努力修煉成仙之道,甚至連符籙方術、煉丹點金、超渡驅鬼等術也從不用心學習,簡直便是一群尸位素餐、好吃懶做的遊手好閒之徒。眼下廣心殿主張焦道長權充觀中管事,全靠了他的經營操持,大雁觀才勉強維持著場面。也全靠他死求活懇,才終於請了那不肖子的兄弟回來做大雁觀的當家,讓這道觀有了主人。這兄弟四十來歲年紀,在山腳城中做藥材生意富了起來,平時極少理會觀中之事,因此諸般大事還是由首殿太白殿德高望重的殿主王牟老道士作主。
幾日前王老道士鄭重吩咐了,大夥皆得每晨上殿念經學符。眾道士害怕被驅逐出觀,失了生計,不敢違抗,只得跟著行禮如儀。是以當張焦來催促大家早起上殿集會時,大夥也沒敢發出太多的怨言。
那做夢的孩子明兒年方八歲,是觀中年紀最小的道士。他是個沒父沒母的孤兒,自有記憶起便住在這大雁觀中。據觀中道士說,明兒的爹是個跑江湖賣藝的,經過泰山腳下時,因身無分文,還不起酒債,便將四五歲的兒子留在道觀門口自己溜了,明兒就此留了下來。因明兒年紀最小,觀中道士都愛使喚他跑腿辦事。觀中素無規矩,眾道士又懶,到得後來,一切挑水打掃、洗衣煮飯的諸般雜事全推給了明兒。他這孩子倒也不笨,眼見大家都偷懶,哪肯自己獨做冤大頭,躲不過的工作只好認真去幹,但一有機會便溜之大吉,獨自跑到山上去遊玩,往往失蹤個幾日才回來。但觀中道士只要見他在觀中的時候乖乖幹活,便也懶得管束他。
這日清晨大夥被明兒吵醒,又受了張焦道士的催促,匆匆忙忙穿戴整齊了道袍道冠,魚貫來到大殿太白殿上,分長幼次序坐下。明兒最小,坐在最後邊,幾乎坐到了殿門外頭。
殿中供著道教最高尊神「三清」,即元始天尊、寶靈天尊和道德天尊;殿前一對銅鶴香爐的尖喙中冒出裊裊香煙,縈繞在諸神像的身周。太白殿殿主王牟老道士早已端坐堂上,眼觀鼻,鼻觀心,正自靜坐養神。他一張蠟黃臉,留著一部白花花的鬍鬚,甚有威儀。他聽到人聲,抬起一雙眼眶泛紅的老眼,望著大殿內一眾散漫雜舀的道士們紛紛坐下。等到大夥安靜下來了,他才清了清喉嚨,開口說道:「今兒讓大家清晨聚會,除了每日的功課外,本座還有要事宣布。所以呢,這個,有沒有人沒到的?」
眾道士左右張望,查看相熟的道友是否都已到齊。管事張焦道士站起身,前後走了一遍,伸手點了人數,才回報道:「啟稟殿主,人都到齊了。」
王牟老道士點點頭,鄭重地說道:「我們三清一脈,與武林中的許多道流都是同氣連聲。今日武林中禍事不小,大家慄慄自危,所以呢,這個,我們也不能置身事外。」
這話一說,殿上一眾道士都是一呆。眾人來這道觀也有許多年了,武功不但絕對沒練過,連聽也沒聽過,全不知師門竟稱得上是武林一脈。
但聽王牟老道士繼續說道:「幾日前,本座收到一封泰山劍派送來的書信。信中說今日武林風聲鶴唳,草木皆兵,情勢危殆。我們大雁觀自當同舟共濟,共謀對策,方不負我創觀者的一番教誨。」
他掉了幾句書包,用了幾個成語,讓殿上一半的道士都聽糊塗了,紛紛壓低聲音問身邊的人:「什麼鶴啦,草啦、舟啦的,他到底在說些什麼?」
王牟老道士也有幾分自知之明,知道手下這些草包道士大多不讀書不識字,說的太深奧了他們絕對不懂,於是又清了清喉嚨,再說:「總而言之,泰山劍派希望我們出一分力,我也同意了。所以呢,這個,他們要求來我們觀中,挑選幾名資質較好的道士,回去泰山派學習劍術,演練劍陣,增強泰山派的實力。泰山派掌門人長方道長派了座下大弟子玉境道人前來,他今日午後便到。所以呢,這個,大家午飯過後,回來這大殿上集合,參見玉境道人並準備測試。誰通過了,便有機會拜入泰山派門下,去三陽觀修習上乘劍術。」
眾道士聽聞這天外飛來的機遇,都不禁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。泰山派所屬的三陽觀位在凌漢峰的山腰上,離此甚近,不過二三十里路,但雙方毫無交情,素無來往,因此泰山派雖是近鄰,其大名也只是久仰而已。而泰山劍派在武林中可說威名赫赫,號稱武林第五大派,若有機會去泰山派學劍,那可是鹹魚翻身,前途無量,比之在這大雁觀中混日子可是天壤之別。
眾道士聞此大事,都難掩興奮,殿上一片嗡嗡然議論之聲,有的摩拳擦掌,一心想躍上枝頭變身鳳凰;有的卻慣於偷閒懶散的日子,不知自己禁不禁得住泰山派的刻苦磨練。只有明兒心中暗喊一聲糟:「這什麼泰山劍派前來挑選弟子不打緊,卻為何要挑在今日午後?這可要壞了我的事。」
原來昨日傍晚他去山上古井挑水時,撞見了一個樣貌清奇的老人,留著長鬚,滿面憂色,彎著腰在山溝子裡細細搜尋。明兒好奇心起,便上前問他在找什麼。
老人答道:「我在為我女兒尋找草藥。她氣虛體弱,我想尋找山葵替她配藥調養。」明兒便問山葵長得什麼樣子。老人道:「葉自根際抽出,柄長半尺,葉身為圓心形,邊緣有鋸齒。花為白色,花冠成十字形,萼片為橢圓形,花瓣四片,中有四強雄蕊,一枚雌蕊。」明兒聽他形容得如此詳細,微微一呆,側頭想了想,說道:「我見過!後山的山谷裡,就有這草。」
那老人眼睛一亮,忙求明兒帶他去尋。但當時天色將黑,明兒便與他約定次日午飯後在古井旁會面,一同去後山尋找山葵。誰想今日忽然冒出個泰山派前來挑徒的怪事,明兒心想:「我若失約了,那老人定要大大失望。」於是心下暗暗盤算,如何才能躲過這挑徒之會,溜去山上會見長鬍子老人。
午飯過後,大夥將一身道服道冠打理得格外整齊清爽,高高興興地準備上殿應試。午飯前明兒在廚房幫忙煮飯炒菜,弄得一身油污,還沒來得及吃飯,便得幫眾道士們收拾碗筷、清洗鍋盆。他心念一動,暗想:「不如我便留在廚下繼續洗碗。等人都上殿了,我便溜上山去。」打定主意,當幾個相熟道士催他上殿時,他都只答道:「快了快了,我洗好碗便去。」
等大家都陸續上殿之後,明兒快手洗好了碗,擦乾了手,脫下圍裙出了廚房,走過迴廊,透過牆縫偷偷往大殿中望去。但見殿裡人頭竄動,眾道士交頭接耳,議論不斷,想來泰山派的人還沒到來。王牟和張焦兩個站在上首角落,頭靠著頭,低聲商談,神色嚴肅。明兒心想時機沒有比這更好的了,當即悄悄退回廚房,掩上房門,快步往後山跑去。
他經過山門時,低頭往山下一望,遠遠見到彎曲的山道上走著一人。那是個青年人,一身玄色道服,腰佩長劍,蠶眉鳳眼,薄唇玉面,生得極有精神。明兒暗想:「這莫不就是從泰山派來的人?」他閉上眼睛,舉起右手食指,以指節輕觸眉心,耳中隱隱聽到那人喃喃自語:「得找齊十五個人,年紀八歲至二十歲……得有練武的架勢,有模有樣……時間緊迫……不能讓他們知道……找替死鬼可不容易……但師父說替死鬼是唯一的方法了……」
明兒睜開眼,但見那人腳步輕快,一轉眼已走了十來丈。他耳中不斷聽到「替死鬼」三字,凝目望去,見那人眉頭緊皺,若有心事,但口唇並沒有動。明兒也不驚訝,他知道自己「聽」到的,乃是那人心中的念頭。明兒一時不明白那人想的是什麼意思,又生怕這人到來後王牟老道士便要點名,當即轉身,一溜煙往山上奔去了。
他沿著山道來到小丘頂上的古井邊,果見那老人已坐在井沿等候,背上揹著一個空簍子。老人見到他來,立即站起身,滿面喜色。
明兒向他一笑,說道:「跟我來!」便領著老人往後山行去。
一老一少穿過碧綠的竹林,涉過清澈的山澗,踏過嶙峋的怪石。山勢越高,地勢越是崎嶇險陡,明兒生怕老人失足,不斷回頭問道:「行麼?跟得上麼?」但見老人腳步輕健,緊緊跟隨在後毫無疲色,才放下心。
老人見這孩童踏著草鞋,一身破舊寬鬆的道袍在山風中剌剌而響,頭上梳著的道髻蓬蓬鬆鬆,但身形輕捷,異於尋常,忍不住問道:「小道童,你是泰山派的麼?」明兒搖搖頭。老人又問:「那是秦家劍派秦掌門座下?」明兒又搖了搖頭。老人再問:「莫非是長青門人?」明兒還是搖頭。老人搔搔頭,說道:「偌大一個山東,就這三個門派有點名聲。你若不是出自這三派,卻從哪兒學來一身輕功?」
明兒噗哧一笑,說道:「老爺爺,你說什麼輕功?我是大雁觀的。我們大雁觀的道士是不學武功的。」
老人甚是驚異,他當然聽過這大雁觀的情形,多年來以祖傳觀產養著一群無所事事的懶惰道人,沒想到大雁觀中竟有這小道童這般的人物。當下又問:「小道長如何稱呼?」明兒道:「我叫明兒。」想了想,也客氣地回問道:「老先生如何稱呼?」老人答道:「我姓揚,名鍾山。我是個醫者。」明兒點了點頭。
揚老又問:「你怎地對這兒的山勢如此熟悉?」明兒笑道:「我們觀中大夥清閒得很。我沒事就往山上跑,幾天不回觀也沒人會問。」他伸手指去,說道:「你看那邊那座山,還有對面的那座,還有後山的峽谷峭壁,我全都去過。」揚老點頭道:「東邊那峰叫做天來峰,西邊是聖祖峰。你說的峽谷峭壁,大約便是虎躍峽和碧落崖了。」這下換成明兒感到驚異道:「原來這些地方都有名字的,我卻不知道。」
兩人邊走邊談,一路上揚老見到什麼藥草,也會跟明兒指說一番,直走了一個多時辰,才來到一個山谷。兩人站在山岩上,低頭望向腳下一片翠綠的山谷。揚老抹去額上汗水,說道:「這山谷再過去,便是虎山了。」明兒點頭道:「虎山這名字好。這山溝子裡老虎多得很,我每次來都見到幾頭。」
揚老聽他口氣輕鬆,不禁奇怪,問道:「你見到過老虎?不怕麼?」明兒奇道:「怕?老虎有什麼好怕的?」揚老更加疑惑道:「難道老虎不咬你?」明兒側頭想了想,說道:「牠們從來不咬我。我只討厭牠們總纏著我,要我跟牠們說山下的事情。」
揚老一呆,暗想:「原來這孩子是傻的。」向他臉上望去,但見他一雙眼睛黑白分明,髒兮兮的小臉上一派認真,並無瘋癲之色,又不禁懷疑起來。還未發言,明兒已一躍而下,落在低處一塊大石上,招手讓揚老跟上。揚老隨後跟去,兩人逐漸落入山谷之中。
明兒在前撥著雜草四處搜索,尋了半晌,才歡呼一聲,彎腰採了些什麼,高高舉起向揚老叫道:「你要找的草藥,是不是這個?」
揚老見他手中持著的正是山葵,大喜過望,快步上前接過了,低頭一望,但見山陰處五十來尺方圓中,一片滿滿的都是山葵。他如獲至寶,當即卸下背上竹簍,彎腰摘採。
明兒見他歡喜,自個兒也十分興奮,蹲下身幫忙採了起來。揚老怕他不知如何採集,走近前來,說道:「這山葵的根、莖和葉都可入藥。你得連根拔起,像這樣。」當下伸手連根採了一束給他看。
明兒認真觀看,點了點頭,捲高了道袍袖子,開始採山葵。揚老一側頭,望見他瘦瘦的左臂上爬滿了淡色的疤痕,仔細瞧去,卻見那似乎是火燒的痕跡,兩條上臂都有,疤痕盤旋錯綜,都已泛白。他忍不住問道:「明兒,你手臂上這些疤痕,是怎麼回事?」
明兒低頭望了自己的手臂一眼,說道:「我也不知道?我從小就有這些疤痕,身上也有。」說著扯下衣領,給揚老看他胸口的疤痕。
揚老一呆,凝目而視,但見他胸口戴著一枚銅墜子,上頭灼痕更多,密密麻麻,跡路分明,直如一幅工筆畫一般。明兒又道:「背後也有。」又伸手掀起道服給他看。
揚老皺起眉頭,不忍再看。他原以為這孩子幼年曾陷身火窟,身上才有這許多灼傷,但細看之下,他知道這不是一般火燒留下的傷痕,卻是有人故意灼上去的,才能留下如此工整細緻的圖案。
揚老沉思一陣,問道:「明兒,你家鄉何處?父母是誰?」明兒搔了搔頭,說道:「我不知道?我只記得自己向來便住在大雁觀中。」揚老問不出個所以然,心想:「這孩子頗不尋常,不知是何來歷?或許改日該去拜訪大雁觀,向那兒的殿主探問探問。」
卻說兩人花了半個時辰摘採山葵,裝了滿滿一大簍。揚老道:「明兒,多謝你啦。這些足夠做幾個月的藥材了。」明兒站直身,甩去一頭汗水,笑道:「那就好啦。」又問:「那麼幾個月之後,你還得再來採麼?」揚老道:「我識得路,自己來採就行,不需再勞煩你帶路了。」明兒點點頭,抬頭看看天色,說道:「我也該回去啦。」
揚老有些擔心,問道:「孩子,你趕得及回去麼?」明兒閉上眼睛,舉起右手食指,用指節碰了一下眉心,忽然皺起眉頭。
揚老見他神色有異,問道:「怎麼了?」明兒咧嘴一笑,臉上憂色一掃而空,笑道:「沒什麼。我得在天黑前趕回去,替大家做晚飯啦。」
一老一少離開山谷,踏上歸途。這段路也足走了一個多時辰,回到古井邊時天色已半黑。揚老與明兒道別,明兒笑了笑,揮揮手,逕自飛奔去遠了。
揚老望著他的背影,心中不禁對這古怪的小道童生起一股難言的擔憂掛念。
(連載待續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