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幻基地,奇幻文學。
這是兩個注定要一直相依偎的名詞。

2007年,我們失去一位對全球奇幻讀者來說非常偉大的作家——羅伯特‧喬丹(Robert Jordan),他的長篇鉅作「時光之輪」系列,留下未完成的最後一集。
不少讀者在奇幻基地討論區裡呼喊著怎麼辦才好、奇幻基地會不會繼續出版下去……
阿尼當時告訴大家:會的,我們會出下去,即使它沒有完結。(想想,我們還真是不怕死,呵)
而如今,聽聞一位奇幻新星即將完成這個夢想,內心的興奮與期待難以言喻。(在得知山德森決定接手的新聞時,我在辦公室唸出這個消息,同事們之間可是立即掀起一陣歡呼聲浪呢!)
我們可以從山德森的手中,替時光之輪畫一個句點。
雖有遺憾(遺憾喬丹未能親自完成),卻也欣慰。

好久沒見灰鷹大人寫如此澎湃激昂的文章了(關於奇幻的)
看了真是感動!

2007年我們出版了布蘭登‧山德森的處女作《諸神之城:伊嵐翠》,囿於某些因素,本書只做給奇幻讀者看。
有點小小遺憾,不過沒關係,希望還有機會再接再厲。
話說,看過的都說讚唷!

以下為灰鷹大人「迷霧帝國的光之回憶:《最後的帝國》」全文,出自「灰鷹巢城」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迷霧帝國的光之回憶:《最後的帝國》
MISTBORN: THE FINAL EMPIRE by Brandon Sanderson



2007 年十二月十日,將會是一個奇幻迷永遠記得的日子,因為在這一天,羅伯‧喬丹的出版社 Tor 正式宣布,「時光之輪」系列的最終篇《光之回憶》(A Memory of Light),將由布蘭登‧山德森(Brandon Sanderson)接手完成。這個全球暢銷三千萬冊,重新定義現代奇幻面貌的傳奇大系,總算不致因為作者病逝而無法劃下句點。

去年四月,喬丹在公開信中表示自己身染罕見絕症,同時強調與病魔奮戰到底的決心。全球讀者乍聞消息,難免深感扼腕,可是在嘆息之餘,見到喬丹驚人的意志力,不禁要相信這位奇幻文學的巨人,肯定會和他筆下的真龍轉生一樣,就算移山倒海也要和病魔拼個你死我活。若有誰能夠戰勝絕症,非他莫屬。



就在大家都信心滿滿,認為他的康復只是遲早的事,然後他就會以凱旋英雄之姿,寫下「時光之輪」完結篇的時候,喬丹的病情急遽惡化,在今年九月十六日離開人世,年僅五十八歲。這則噩耗不僅震驚奇幻界,更使得讀者期待多年的「時光之輪」結局隨之成謎。
其實我並不擔心「時光之輪」就此斷頭,也相信《光之回憶》終會問世,問題只在由誰接手。這絕對不只是商業利益的考量(基本上,就算整本書都是白紙,打著喬丹的名號,照樣可以賣一百萬本),而是攸關作者藝術成就的完滿和意念的傳承。就出版社的立場,則無論如何也要給書迷一個交代,他們之中很多人從 1990 年《世界之眼》推出時就成了書迷,陪伴這個系列走過十七個年頭。在前幾部作品步調緩慢、拖戲連連的時候,他們不離不棄,反而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忠誠,也使得「時光之輪」從第八集開始,全部登上紐約時報精裝小說排行榜冠軍。放眼當代奇幻文壇,沒有任何一個作家能有如此輝煌的銷售成績。

更何況,喬丹早就有了清楚的結局構思,也留下了大量的筆記和手稿,甚至在病中仍用錄音的方式記錄想法。他曾經「放話」表示,即使《光之回憶》寫出來長達一千五百頁,也一定要在此結束系列。除此之外,他還有三部前傳的計畫。要找人寫完《光之回憶》,絕對不缺材料,難在於如何駕馭這空前龐大的世界和繁複至極的劇情線。

由後人代筆的情形在國外屢見不鮮,例如去年才過世的英國動作派奇幻大師大衛‧蓋梅爾(David Gemmell)壯志未酬,留下重寫特洛伊史詩的三部曲完結篇《諸王殞落》(The Fall of Kings),最後便由妻子史黛拉接續完成,出版時夫妻同時掛名。另一種可能是找人幕後捉刀,寫手不具名(所謂的ghost writer),書仍然掛作者本名出版,例如「神鬼認證」系列作者陸德倫的諸多遺作。若是找來的寫手很大牌,那名肯定是要掛的,只是書名前面通常會加上原著作者,像是Robert Jordan's A MEMORY OF LIGHT by XXXX。

幾經長考,喬丹的遺孀海麗葉(Harriet Popham Rigney)挑中了布蘭登‧山德森,《諸神之城:伊嵐翠》的作者。消息一出,很多人直接反應:「為什麼是他?」畢竟山德森才出道兩年多,還是個三十出頭的小伙子,論資歷、講名氣,怎麼也輪不到他接手「時光之輪」這部堪稱現代奇幻扛鼎之作的史詩。

可是仔細想想,好像又不那麼意外:山德森可說是這幾年來竄起最快的奇幻新秀,他的世界建構和魔法系統創意驚人,文字流暢,人物精彩,頗受讀者和評論家肯定。《諸神之城》賣出十二國海外版權,讓他連續兩年入圍坎伯獎最佳新人。山德森有一支罕見的快筆,更是新世代奇幻作家擅用網路的最佳範例:他同時寫成人和青少年系列,還有餘力在網路上免費連載新作。他的網誌在多重平台聯播,網站上還有每一部作品的超詳細章節註解,有如 DVD 的導演講評,大幅提高網站的附加價值。

然而撇開世俗條件不談,我認為山德森雀屏中選的真正意義,在於奇幻寫作者的世代交替與薪火相傳。長江後浪推前浪,海麗葉這個決定,等於欽點山德森為喬丹接班人,其中的份量不言可喻。這可不像喬治‧馬汀之於丹尼爾‧艾伯罕(Daniel Abraham)的師徒情誼兼私交甚篤,於是前者在後者出書時奉送推薦文一則。由山德森來補完《光之回憶》,不論結果好壞(事實上我們可以確定成果必然招致兩極化的評價),已經是對他的能力(和潛力)最大的肯定,更是從一線奇幻新人直接躍升一線主流暢銷作家的票房保證。

倘若我們再細數這個事件的箇中原由,更會驚嘆命運的奇妙。《世界之眼》出版那年,山德森只有十五歲。他們的初次相遇,是在一家漫畫店的新書架上。這本厚達八百頁的小說,把山德森嚇得退避三舍,但他也對華麗的封面印象深刻。後來他還是把書買了回家,從此成了「時光之輪」書迷。每有新作問世,他總會立刻掏錢買精裝版,「已經成了一種儀式」。

多年以後,山德森在世界奇幻年會(World Fantasy Convention)上與高頭大馬,頭戴寬邊帽,拄著柺杖走路的喬丹擦身而過。雖然只是匆匆一瞥,他卻覺得這人有些眼熟,便問身旁的同好認不認得。「他喔?就是詹姆斯‧奧利佛‧瑞格尼二世啊!」眼看山德森毫無頭緒,他們才說:「他就是羅伯‧喬丹。」(瑞格尼是喬丹的本名)

在那次大會上,山德森結識了 Tor 出版社的編輯莫許‧費德(Moshe Feder),並給了他《諸神之城》的書稿。費德把稿子帶回家後,一擱就是半年。等他終於看了稿子而且驚為天人,急忙想要聯絡這位年輕新秀,不料山德森已經搬家,費德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尋得他的下落,馬上就開出條件,想簽下《諸神之城》。

山德森的經紀人約書亞‧畢姆斯(Joshua Bilmes)建議他不要立刻同意,應該用這份報價作「誘餌」,看其他出版社會否提出更高的條件。可是山德森一心只想成為 Tor 旗下作家,因為那是喬丹的出版社,對他來說,不啻奇幻文學的神聖殿堂。如今山德森已非十五年前漫畫店裡的小毛頭,而是即將踏上職業創作之路的奇幻尖兵,但喬丹的巨人身影依舊巍然矗立,他也仍然記得最初見到《世界之眼》的震撼與悸動。於是他接受了費德的條件。

一路寫來,山德森屢屢企圖「逆寫」「時光之輪」。他認為喬丹已經把奇幻冒險的典型發揮到極致,自己必須另闢蹊徑,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解構和顛覆。喬丹的角色走遍千山萬水,於是他把故事舞台限制在單一城市。喬丹寫農夫變成國王,於是他筆下的王子一夕落魄,連平民都不如。喬丹寫光明與黑暗的終極對決和最後勝利,他則想像「假如邪惡勢力贏得最終勝利,世界會變成怎樣?」

這個命題,連同山德森對詐欺故事(heist story)的濃厚興趣,構成了「迷霧帝國」三部曲(The Mistborn Trilogy)的最初靈感,這也是他自《諸神之城》初試啼聲之後,格局更廣、野心更大的成熟之作。因緣巧合,我第一本讀完的山德森作品,就是本系列第一集《最後的帝國》(The Final Empire)。和去年發現《盜賊紳士拉莫瑞》(The Lies of Locke Lamora)一樣,我利用週末一口氣拼完六百多頁,心中充盈著喜悅與滿足,甚至一度感動得紅了眼眶。

我認為山德森在此克服了史詩奇幻三項先天的劣勢:進入困難、節奏緩慢、以及無法獨立閱讀。「進入困難」指的是一翻開書就迎面而來的各種自創名詞和背景設定,往往考驗讀者的耐心和對奇幻類型的接受度。換句話說,對非重度類型讀者極度不友善。「節奏緩慢」不需多加解釋,看一本八百頁的史詩奇幻,肯定比一本三百頁的驚悚小說慢得多,偏偏那多出來的篇幅可能全都是鉅細靡遺的場景或背景敘述。

「無法獨立閱讀」更是造成進入障礙的致命傷。推理小說由於案件各自獨立,每一本都可以視為完整個體,史詩奇幻則完全不行。一個三百頁完結的故事,可能一個週末下午就可以讀完;但一個兩千四百頁(每本八百頁的三部曲,這還只是個基本數字)的大長篇,卻得曠日廢時、殫精竭慮(時常要查對名詞表和註解)。

誠然,這兩個類型的趣味所在本來就大不相同,而「進入一個全新世界」也是閱讀史詩奇幻獨有的美好體驗,可是當我們考量到市場因素和進入門檻等問題,傳統奇幻(high fantasy)為何很難打進主流排行榜,推理驚悚卻輕而易舉,答案就很明顯了。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何這幾年來混合奇幻、恐怖、推理和羅曼史的跨界「都會奇幻」(urban fantasy)大行其道,即使初出道的新人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登上暢銷榜。

這正是《最後的帝國》難能可貴之處:山德森完全沒有在傳統奇幻的本質上做出任何妥協,也完全沒有刻意討好(那些對奇幻沒啥概念的)主流讀者。他的魔法設定依舊繁複而創意驚人,可是比起《諸神之城》易懂得多。他的角色說起來也不少,可是戲份輕重拿捏得當,主角的形象鮮明,配角也不難記,讀者不太需要時時翻回前面查閱人名。

他用一個「瞞天過海」式的詐欺案作為劇情核心,只不過賭注更大。到賭城大幹一票算什麼,山德森筆下的反賊英雄凱西爾要推翻屹立千年的最後帝國,盜走不死聖皇的國庫寶藏,作為叛軍薪餉的來源。是的,你的反應和他那票狐群狗黨一樣:他瘋了。如此誇張離譜,鬼扯到底的構想,凱西爾卻胸有成竹,行動的每一個步驟都信手拈來,最終說服了同伴,為他找來一批死士。

我們應該先說說這個世界的背景。還記得「假如邪惡勢力贏得最終勝利」的命題嗎?「迷霧帝國」的起點,就是多年以前的善惡決戰,良善一方的英雄歷經千辛萬苦,終於抵達傳說中的「登仙井」(The Well of Ascension),準備和黑暗勢力決一死戰。可是命運沒有站在他那邊,最後壞人一統天下,自稱「不死聖王」(The Lord Ruler),同時建立起「最後的帝國」(The Final Empire),即千秋萬代、永不崩塌之意,口氣狂妄到了極點。

不死聖王壟斷了稀有礦脈 Atium 的唯一來源,藉此確保擁兵自重的貴族勢力效忠,同時在背後玩弄權術,使貴族忙於內鬥而不可能團結。另外他則用兇殘的手段鎮壓平民,不分國籍種族通通打為奴隸階級,通稱「史卡」(Skaa),並用盡一切方法消滅各民族原本的信仰、歷史和文化,甚至宣稱史卡和貴族乃不同種族,生理構造有著先天上的不同,並嚴禁兩族通婚。

聖王擊敗傳說中的英雄並建立帝國,世界隨之變遷,從此綠色不再,所有植物都轉為褐黃,天空永遠陰霾,並不間斷地下著灰燼(不是雨),彷彿是個浩劫過後的殘破世界。入夜之後,則是濃霧四起,籠罩大地。相傳夜霧之中有各種可怕的妖魔鬼怪,所以史卡人總在天黑後躲進家中,大門深鎖。

行走於這個「迷霧帝國」之中的魔法師,藉由服食微量的金屬粒子,進行自體燃燒而獲得力量。已知的能量金屬共有八種,相生相剋,分成四組,每組再分外顯和內隱二種屬性。例如錫可以提高感官敏銳度(內隱),白鑞則能大幅強化肉體的力量(外顯);黃銅可以舒緩情緒(內隱),鋅則能煽動情緒(外顯)。 但最帥氣的還是鋼鐵這組:鐵能推、鋼能拉,只要附近有金屬,就可以產生類似磁極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,力道強弱則視金屬本身的體積或重量而定。倘若操控得當,就能像武俠小說裡面一樣飛簷走壁、凌虛破空;或者隔空取物、力舉千斤,有如絕地武士的原力。通曉此等迷霧之法的人非常稀少,絕大多數是貴族(其實也包括史卡人),通稱「迷霧術士」(Misting)。在他們之中,還有少數天賦異秉者能使用全部的金屬力量,他們就是「迷霧行者」(Mistborn)。

凱西爾本來只是迷霧術士,曾經大膽挑戰不死聖王,結果慘敗。他被打落礦坑死牢,在愛人被殺之後奇蹟似覺醒,變成霧行者,更成為史上唯一逃離黑暗礦井的人。如今他重回帝都路沙戴爾(Luthadel),準備展開復仇。

不過,《最後的帝國》更應該是史卡女孩小文(Vin)的故事。她從小跟著哥哥到處逃亡,居無定所,靠行乞或加入盜賊團為生,直到她被「阿凱」凱西爾發現具有霧行者異能,才投身反抗軍(或者該說是「詐騙帝國集團」),在其調教下逐漸駕馭各種金屬的力量。從小哥哥再三告誡她:「任何人都可能而且一定會背叛你,包括我。」後來他果真不告而別。於是小文不知「信任」為何物,戒心極重,對阿凱和那群弟兄休戚與共的革命情感,她感到迷惑,更無法理解。

而是那是一群多麼精彩的人!性情敦厚的達克森(Dockson)是阿凱最倚重的左右手,在他想出鬼點子的時候負責策劃一切的後勤和帳務。「微風」(Breeze)與「漢姆」(Ham)是最佳拍檔,前者是個講究衣著的紳士,最擅長操弄他人思緒好為自己服務;後者則是虎背熊腰的大漢,是個燃燒白鑞的「流氓」(thug, 這是白鑞迷霧術士的綽號),也是武藝高強的戰士,還喜歡跟微風爭辯哲學問題。怪老頭「黑梅」(Clubs)經營一家有如龍門客棧的木匠小店,其實是大隱於市的革命軍聚會所,他是個燒紅銅的「煙槍」(smoker),能夠升起魔力遮罩,保護附近的迷霧術士不被敵人偵測到,身邊還帶了一個操著奇怪方言的姪子「阿鬼」(Spook)。當然,還有跟阿凱從小吵到大的哥哥馬爾錫(Marsh),他是最厲害的「搜索者」(seeker),能燃燒青銅搜捕任何使用迷霧之法的人。

可是他們再怎麼身懷絕技,如何能和帝國的百萬大軍,還有不死聖王的蓋世神威抗衡呢?更別提直屬聖王管轄的鋼鐵判官(Steel Inquisitor),這群不知是死還是活的東西個個皮肉不笑,雙眼插著鋼釘,卻有著足以和霧行者匹敵的高強法力。還有各懷鬼胎的貴族家庭,他們富可敵國、權傾天下,各個擁兵自重,包括大批迷霧術士保鏢,對任何陰謀反叛行動都不會容情。

阿凱與小文這對師徒的命運,又會如何?阿凱必須再次行過死亡幽谷,潛入當年他與愛人被鋼鐵判官逮捕的聖王宮殿。小文則得學習信任,學習霧行者的十八般武藝,甚至假扮貴族仕女,打進上流社交圈刺探敵情。他們能否扳倒最後的帝國?得付出什麼樣的代價?

這個故事太長,我就此打住。我想這樣來形容《最後的帝國》:當我一邊聽著「伊莉莎白:輝煌年代」的電影配樂,一邊翻原文書查資料寫文章,看到那些熟悉的人名和他們唇槍舌劍的對話(看過《諸神之城》就知道山德森寫起對話可是個機車嘴炮大王),居然非常非常「想念」與他們一同冒險犯難的日子。是的,就像想念高中時代和死黨蹺課鬼混那樣的真實。這是我讀小說從來沒有過的感覺。

我想起去年收到一封畢姆斯轉來的信:

「好,你抓住我了。我叫布萊恩‧狄蘭伯爾(Brian Delambre),我是 Joseph-Beth & Davis Kidd 書店的小說採購。如果你沒聽過我們,請上我們的網站。我負責七家店的採購,其中最小的店就有兩萬五千平方英尺。我們最大的分店在萊辛頓市,當地有個超大的科幻/奇幻市場。相信我,總有一天你會親眼見識到的。

「我所謂被你抓住,是因為上星期看了《最後的帝國》,然後我就去買了《諸神之城》。哇塞!萊辛頓的科幻/奇幻市場是我一手建立起來的,而這兩本是我很久很久以來看過最棒的奇幻小說。我們會強推《最後的帝國》,而且我已經開始推薦《諸神之城》給店裡的每一個奇幻讀者。只要是在俄亥俄、肯塔基、賓州、北卡和田納西這五州,有什麼是我們的分店幫得上忙的,你儘管開口便是。

「謝謝你讓我度過美好的一週。」

多麼豪氣萬千的一封信!狄蘭伯爾信裡還說,他暫時不想邀請山德森去他們的書店,因為他要先建立起當地的讀者群,等名氣出來了,再把他找來,才不會場子冷不好意思。他利用午餐時間去巡店,當場就推銷了五本《諸神之城》出去。這種相挺到底的義氣,連我看了都為之動容,何況是山德森本人?

喬丹病逝後,山德森寫了一篇文章〈再見,喬丹先生〉悼念,他相信一定有很多寫手迫不及待跟編輯聯絡,想當喬丹傳人,接手寫完系列。山德森則覺得喬丹的死改變了很多事情,這個世界好像從此少了點什麼。沒錯,有人痛恨喬丹,認為他得為通俗奇幻的一切負面形象負責;也有人對喬丹推崇有加,認為他是唯一把奇幻「寫對了」的作者。

在山德森看來,倘若沒有喬丹的成功,許多年輕創作者的出版夢可能永遠難以實現,而喬丹也確實展現了奇幻書寫的恢弘格局和視野。最後他說:「你輕輕地走了,留下我們在原地顫抖。」喬丹總以風的意象作為小說開頭,他本人也像一陣風,悄悄地來,拂過萬事萬物,然後輕輕離去。

兩個月後,山德森接到海麗葉的電話,詢問他有無意願接手《光之回憶》。原來她看了《最後的帝國》,深受感動,當下就決定是他。

我想,我會永遠記得那個睡眼惺忪打開電腦,看到 Tor 新聞稿的清晨,也會一直想念「迷霧帝國」裡的冒險歲月,更會非常期待《光之回憶》的堂皇問世。我覺得無比幸運,親眼見證了這個薪火相傳的時刻。在這個終於轉冷的耶誕夜,我覺得熱血沸騰,很驕傲、很榮幸、很迫切想要再為奇幻做一點什麼。

相關連結:
Tor 新聞稿
出版者週刊報導
山德森專訪
山德森官方網站

後記:這篇文章寫了兩個星期,謝謝你耐心看完。我想請大家多多轉貼或轉寄這篇文章給自己的奇幻同好,說是幫山德森造勢也好、讓喬丹迷更期待完結篇也罷,也許只是用某種意味不明的熱血喚起沉睡已久的奇幻魂(?)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found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